他們在島嶼寫作: 文學大師系列電影 / The Inspired Island: A Series of Eminent Writers from Taiwan

他們在島嶼寫作: 文學大師系列電影 / The Inspired Island: A Series of Eminent Writers from Taiwan

國  家: 台灣
導  演: 楊力州/ 陳傳興/ 陳懷恩/ 林靖傑/ 溫知儀
演  員: N/A
發  音: 國語發音
字  幕: 中文字幕
片  數: 1套12片
得獎紀錄: 國語發音 繁體中文、英文字幕/花絮字幕:繁體中文
分  級:
分享:      


影片介紹

六位文學巨擘的創作靈魂、五位導演的生命追尋
21世紀台灣文壇最重要的文學紀錄
史上第一套文學電影完整典藏版
六部均附精美作家小傳一本

      《他們在島嶼寫作》電影計畫,是希望讓人們更加重視那些影響台灣文學幾個世代的作家。重點不僅止於保存,更要讓他們在世代交接的歷史過程,依舊傳達出令人感動的力量。唯有如此,這些文化資產才有可能永留人心,真正不朽。

      《他們在島嶼寫作》系列共六部電影,是由五位精銳導演:楊力州、陳傳興、陳懷恩、林靖傑和溫知儀,以風格化的電影敘事手法,重新詮釋、紀錄六位台灣文壇重量級文學家:林海音、周夢蝶、余光中、鄭愁予、王文興以及楊牧的生命與創作歷程。我們試圖以紀錄片作為媒介,以年輕導演的電影語言作為引路人,將台灣戰後最重要的文學家介紹給新一代讀者,藉此永久記錄作家的重要事蹟,也希望透過這些作品,重燃新一波的書寫復興。

◎林海音:《兩地》 Home in Two Cities
林海音除了是一位著名作家,也是台灣文學的重要推手。她以北平城南故事為背景所寫的著名小說《城南舊事》,曾被翻譯成各種語文並被改編成電影及繪本,奠定了林海音的文學地位。她創辦的文學雜誌與出版社「純文學」,培育無數作家,她自家的客廳更是人人稱道的文藝沙龍。北京城南的英子,到了台北城南變成文壇上令人尊崇的「林先生」。導演楊力州以林海音「雙鄉/兩地」的特殊身分切入,隨著女兒夏祖麗娓娓道來的聲線,走入她的書桌、生活圈、編輯台,特殊年代裡的風聲鶴唳與擔當,以及那一塊奮力開拓的純文學園圃。她是戰後台灣文學從襁褓到成熟,那無私又勇敢的母親。

◎周夢蝶:《化城再來人》The Coming of Tulku
周夢蝶為台灣重要詩人,詩風以禪意佛學為特徵,又被稱「詩僧」。出生於河南,1947年來台後一度在台北武昌街擺書攤,專售詩集與文學作品,成為早期重要文學地景。曾獲得第二屆中央日報文學獎成就特別獎(台灣)、國家文藝獎(台灣)等,作品《孤獨國》於1999年獲選為「台灣文學經典」。導演陳傳興借用了佛經典故,以周夢蝶的一天隱喻其一生中的風景,從日常生活中穿插映射其思維、信仰、寫作、情緣,帶領觀眾一窺詩人孤獨國的世界,幾段生命裡的流徙與坎坷,因病痛帶來的改變與啟發等。全片影像風格意境幽遠,極富禪意詩情。

◎余光中:《逍遙遊》The Untrammeled Traveler
余光中為兩岸三地華人最著名詩人之一。自十六歲開始寫作,出版專書達五十多種,涵蓋散文、詩集、評論,並翻譯多部重要外國作品,對華人文壇與學界皆有深刻影響。出生於南京,1949年來台,就讀台大外文系,與覃子豪等人共創「藍星詩社」,曾獲得國家文藝獎(台灣)。余光中夫婦目前定居於台灣高雄。本片跟隨著余光中夫婦的遊屐,牽引出詩人的鄉愁、文學啟蒙、寫作風格與文壇交遊,以及其走過中西思潮交會澎湃的歲月。在那些鏗鏘的思維與文句壘疊起來的生命史中,最後他將身心都託付給島嶼南方的海灣,和夫人一起,靜靜陪伴對方的燭光。

◎鄭愁予:《如霧起時》Port of Mists
鄭愁予為台灣著名詩人,其作品《錯誤》、《賦別》等作數十年來傳頌不墜,《鄭愁予詩集》被選為「三十年來對台灣社會最具影響力的三十本書之一」。出生於濟南,1949年來台,大學畢業後赴美參與愛荷華大學「國際寫作計畫」。曾獲國家文藝獎(台灣)、時報文學獎(台灣)等重要獎項。《如霧起時》以鄭愁予同名詩作為嚮導,切入詩人的生命歷程。他曾在港口工作、熟稔於水手與離別,從以詩會友煮酒焚葉的燙熱年代,歷經愛荷華時期的衝激,以及任教於耶魯後的靜定與博觀。年復一年,詩人始終守著這美的行業,高高舉起風燈,在世界的臉上鑲嵌光影。早期的浪漫詠嘆雖漸褪,卻更顯其爐火純青。

◎王文興:《尋找背海的人》The Man Behind the Book
王文興為台灣著名作家,其作品《家變》在1973年發表時引起爭議,因形式、內容甚至語言都是全新的,這部作品至今仍被討論不斷。生於福建,1946年舉家遷台,高中畢業後至台大外文系與同學白先勇等人創辦《現代文學》雜誌,影響台灣文壇甚鉅。曾獲得國家文藝獎(台灣)、藝術及文學勳章的騎士勳位(法國)。本片以21個線索為主軸,藉由年輕小說家尋訪的蹤跡,串起王文興的文學生涯。導演林靖傑並藉由影像、照片、手稿、動畫、舞台劇、即興朗誦等形式,展現了一個信守文字信仰、珍重對待寫作、以緩慢換取深刻的文學身影。讓讀者觀眾得以凝見,那在斗室內如同挖掘壕溝般一斧一鑿搬運著胸膛內的土,小說家與自己搏鬥的每一夜……。

◎楊牧:《朝向一首詩的完成》 Towards the Completion of a Poem
楊牧為台灣著名詩人、散文家與學者,作品影響文壇深遠。於台灣花蓮出生,1964年自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,隨後赴美進入愛荷華大學詩創作班。楊牧自15歲便開始以葉珊為筆名寫詩,在《現代詩》等雜誌發表;32歲之後改筆名為楊牧,風格由原本的浪漫加入冷靜與社會關懷。2000年獲得國家文藝獎(台灣)。本片自詩人楊牧朗誦的聲音中,展開一段對於龐大文學生命的追索。那個花蓮中學裡踟躕的少年,大度山下論辯學習的身影,在愛荷華選讀古英文的執著與好奇,乃至其穿梭於歐美、中國與台灣的文化資源,融會知識進入文學寫作的嘗試,那對於音韻與想像計較的決心,均使人於重讀楊牧詩文時,再次被深深地撼動。

相關劇照